第一项技能:默读。默读是朗读的一种重要方式。由于默读不出声,省去了发音的动作,所以速度快,互相不影响,保证安静的学习环境,便于更集中地思考、理解读物的内容,并且不容易疲劳,易于持久。默读应用范围十分广泛,读书报、查资料,看通知、布告、信件等,都要用到默读。语文辅导老师认为默读要求是:在做到不指读、不出声、不动唇、边读边思考的基础上,逐渐提高默读的速度。
提高默读的方法。要提高默读的速度,首先,阅读前要有精神准备,既默读开始就要抱有“快”的意识,久而久之,习以为常,也就“快起来了”。
所谓默读,就是不出声地读书,它是语文教学中训练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方法。语文教学实践已经证明,默读作为阅读主体的内部精神活动,既适宜于逐字逐句推敲的精读,又适宜于大致了解的浏览,是语文学习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默读,无疑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书声琅琅,如果能恰当地开展默读,也许能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阅读效果。那么,该如何开展默读训练,培养默读能力呢?
一、保证默读时间。默读一篇课文,一般要三五分钟,但如果要边查边读边思边划,真正做到在默读中发现问题,那就需要若干个三五分钟了。因此,语文教师应该优化教学设计,取消大量烦琐的分析、讲解、“苦读”。只有保证充足的时间,默读技能才能形成。
二、用好眼、脑、手。默读中,要眼到,训练学生扩大视觉范围,由一字一字读——词组读——短语读,最终能一目数行;要心到,目所看,心所想,去理解吸收。另外,还要辅助之以手的操作技能,让学生带着问题动笔划划、圈圈、写写文章的重点、难点和关键。这样可以加深理解,提高阅读水平,默读效果会更好。古人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只有眼、脑、手结合,才能提高默读效果。
三、培养问题意识传统语文教学强调“熟读精思”,但是,并不主张糊里糊涂地读,糊里糊涂地背。宋元以来人们一致奉行的“熟读精思”的原则是:“读书必须仔细。逐句逐字,要见落实。若用工粗卤,不多精思,只道无可疑处。非无可疑,理会未到,不知有疑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