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锋教育电话17771439616
当前位置: 尖锋资讯 》2023年武汉市高三四月调考语文试卷分析_尖锋资讯_武汉尖锋教育培训学校

2023年武汉市高三四月调考语文试卷分析

  2023年武汉市高三四月调考语文试卷分析


  尖锋语文教研组


  2023年4月11日上午11:30,武汉市高三年级语文四月调考结束,尖锋学能教研部语文学科第一时间搜集四调试题,分析试题做出答案为广大学子们提供第一手参考答案,并为2023年即将毕业的学子们提供学习建议。


  一、考点分析(以中等成绩学生为例打★)

高三四调语文考点分析


  二、参考答案与解析


  1.C(借助学术想象力再现历史并非扎实历史还原的方式。)


  2.B(“事”“器”指历史研究内容,“理”“道”指历史研究成果。)


  3.B(材料一的观点是:研究历史要以求真为准则,要以客观史实为基础。B项“春秋笔法”的特点是有取舍的褒贬,微言大义,是历史书写主观性的体现。ACD都强调史学研究和历史书写要尊重客观,实事求是。)


  4.同:两则材料都认为历史研究需要求真,要以史实为基础,但无法真正还原历史。(2分)


  异:材料一认为史料的客观性是历史研究的核心关键,材料二强调主观的历史认知是历史研究的关键。(2分)


  5.从对历史的还原中获得思考方式,以求真来说理,帮助人形成决策;建立过去与未来的联系,预测和影响未来。(每点2分,写出2点即可。如有其他说法,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6.A(没有对人物心情的衬托,也不能暗示麻木群众让人心寒。)


  7.A(北山一直想着准备演词的情节并没有嘲讽意味。)


  8.参加追悼会的轻松——对追悼会的不满、对自己薄弱渺小无法改变产生的苦痛一不该参加追悼会的后悔、气恼——要拉下哀联的愤怒——自己没有上台演说的庆幸、对自我的反思。


  9.“追悼”表面指追悼S烈士,对“三一八”惨案中死者的痛悼之情。(2分)


  由“‘追悼北山?’是的。”可以看出,“追悼”是北山对自我的追悼,暗含他的自嘲、自伤与自我批判。(2分)


  对追悼者只是形式上哀悼的批判,认为真正的追悼应该是继承烈士遗志,用行动去改变(2分)(任答一点得2分,答三点得6分。其它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10.DJO


  11.D《谏逐客书》中的“赉”表示“把东西送给人”,与文中意思不同。


  12.A童谣说:“燕国南疆,赵国北界,中间合不住,大小如砺石,只有这里可以避世”,并没有点明“唯有易县”可以避世,是公孙自认为是易县。


  13.(1)那些士大夫自认为身居要职就应当享受富贵,不知道感谢他人恩事。


  “衣冠”,士大夫;“以”,认为;图“谢”,感谢;三个点各1分。句意1分


  (2)我听说君子使别人陷入危难,一定要同他共患难,我怎么能够独自逃生呢!


  “陷”,使......陷入危难图“同其难”,与.....共同患难;两个点各1分。句意2分。


  14.军事策略上,固守防守策略,拒绝求和,;对人态度上,不体恤将士,人心离散;具体作战中,密信被截,计划失败。(一点1分,答出3点即满分。如答性格,自圆其说亦可酌情给分。


  【参考译文】


  东汉献帝兴平二年(195年),公孙杀了刘虞之后,完全占有了幽州,势力更加强盛,他依仗自己的才能和实力,不体恤百姓,只记别人的过失,不记别人的善行,连一丁点怨恨也要报复。对于有声望的士大夫,名望在他之上的,一定会用律法陷害,对有才能的人,也一定设法压制使其处于困窘的环境中。有人问他为什么这样做,公孙说:“那些士大夫自以为身居要职就应当享受富贵,却不知道感谢别人对他的恩惠。”因此他所宠爱的,大多是商贩和才能低下的人,还和他们结拜为兄弟,有的还结为姻亲,这些人仗势侵夺百姓,百姓都很怨恨他们。


  在这之前,有童谣说:“燕国南疆,赵国北界,中间合不住,大小如砺石,只有这里可以避世。”公孙自认为易县正是童谣所说的位置,于是就把军队迁居到易县驻扎,还环城挖掘十多道壕沟,在沟里修建高大土丘,每个土丘都有五六,丈高,再在土丘上建上木楼。有人问他为什么这样做,公孙说:“兵法上说:百尺高楼,不可进攻。现在我的军队各营壕沟、箭楼几十重,积累存粮三百万斛,吃光这些粮食,足以等到天下大势的变化了。”东汉献帝建安三年(198年)冬季十二月,袁绍连年攻击公孙不能取胜,就写信给公孙攒,想解除怨恨互相联合。公孙不理睬,反而增修防御工事。在这之前,公孙的别将有被敌人包围了的,公孙都不去援救,还说:“如果救了这一个人,以后其他将领便都会依靠援救,不肯努力奋战了。”等到袁绍大军攻来,公孙南境的一些别营,自己估计坚守不住,又知道一定没有人援救,于是有的投降,有的溃散。袁绍的军队一路直抵易县城门,公孙派他的儿子公孙续向黑山变民的首领求援,并想亲自率领突骑出奔西山,集结黑山的兵众侵掠冀州,切断袁绍的后路。关靖劝谏说:“现在您的将士,没有不怀离散之心的,之所以还能固守,是因为顾念家中老幼都住在这里,而且依靠将军在此主持大局的缘故。如果坚守一段时间,袁绍有可能自行撤退,但如果舍弃大家出逃,后方没有人做主了,易京的陷落,便随即到来了。”公孙这才停止了行动。袁绍大军逐渐加强攻击,公孙的兵众处境日益窘迫。


  东汉献帝建安四年(199年)春季三月,黑山变民军首领张燕和公孙续率领十万兵众分三路援救易京,军队还未到,公孙秘密派使者给公孙续送信,告诉他率领五千精锐骑兵埋伏在北郊低洼之地,约定举火为号以便内应,公孙想亲自率军出城夹击。袁绍的巡逻兵截获了这封书信,袁绍便派兵按约定时间举火。公孙以为救兵到了,便出城交战,袁绍埋伏的军队突然袭击他,公孙大败,又回到城中继续坚守。袁绍便让士卒挖地道,一直凿到公孙攒所住的楼下,点火烧木柱,城楼就倒塌了。公孙自知必定不能幸免了,便勒死姊妹.妻子儿女,然后纵火自焚。关靖叹息说:“我先前如果不阻止将军出城突围,未必不能成功我听说君子使别人陷入危难,一定要同他共患难,我怎么能够独自逃生呢!”于是骑马冲入袁绍军中而死。


  15.B“乐观与豁达”不正确,结合全诗来看,诗人只有借酒浇愁,希望像晋朝山简一样,常喝得酷面大醉,还能骑乘骏马,别是一番贤主人的风流佣傥之举。这种情感是借酒浇愁的狂放不羁,带有消极逃避的色彩,不是积极向上的乐观豁达。


  16.前人评价即言诗歌气魄之大、豪放诗风。从夸张手法的运用、用典选择、用词、宏大意象等几个方面结合文本进行分析。“愁来饮酒二千石”虽言愁,但用夸张手法写得有气势;“捶碎”“倒却”用词极有力度,写出了气魄;“寒灰重暖”用典写出了内心的强大死灰复燃的自信,极有气势。(能结合一个角度分析2分。)


  17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君不见奔流到海不复回/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18.迫在眉睫功不可没情有独钟(每个词1分,答对三个给3分。)


  19.“保驾护航”运用了比拟,点“竹”成金化用了“点石成金”,“有形之手”运用了比喻,形象地表现了工业制造,科技创新、市场政策在环保产业发展方面的作用。(3分)2多用四字词语,使句子整齐美观。(1分)


  20.这种价值不仅包含了促进动能转换、技术更达、消费升级的智慧,(1分)还有助推乡村


  振兴、打造美丽乡村的情怀,(1分)更有推动全球实现更加强劲、绿色、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担当。(1分)


  21.人们喜欢“阳台种菜”是因为它不仅满足了口腹之欲,而且带来精神享受,同时,也源自中国人的文化传统。


  22.种下的是种子;一种生存需要;甚至成了中国人的处世哲学


  23.按高考标准(60分)


  (1)作文评价整体要求文风端正,文脉清晰,文气顺畅。思想积极向上,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切合题意,符合试题的材料、情境与任务要求;观点明确,逻辑严密,结构严谨,论证充分,思考具有独立性;表达准确流畅,合理运用词语、句式、修辞等。


  (2)作文等级评分标准


作文等级评分标准


  说明:


  (一)基础等级评分,“题意”项主要看是否符合材料内容及含意所涉及的范围、情境及任务要求,与之相符的属于“符合题意”,与之沾边的套作在第三等及以下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二)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特征”4项16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评分


  1.深刻:①透过现象深入本质②揭示事物内在的关系③观点具有启发性


  2.丰富:④材料丰富⑤论据充足⑥形象丰满⑦意境深远


  3.有文采:⑧用词贴切⑨句式灵活⑩善于运用修辞手法⑾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意:⑿见解新颖⒀材料新鲜⒁构思新巧⒂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⒃有个性特征


  (三)缺标题扣2分;不足字数,每少50个字扣分;每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标点错误多的,酌情扣分。


  (四)套作或文体不明确的,酌情扣分;抄袭的,“基础等级”在第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三、题型变化与难度分析


  1.题型变化


  整套试卷基本按照2022年高考卷的题型进行编排,分为四个板块,除了文言文第10题的形式发生一点变化,古诗考查的古体诗,其他题目基本没有变化。在考点分布上强调对文本的整体把握和细节理解,其中包括对文本主题思想感情、语言鉴赏分析、信息观点归纳等方面,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综合考查。


  2.难度分析


  此次“四调”题型设置较去年高考变化不大;题目选材贴近生活,有时代特点;考试内容更注重对学生语文思维品质的考查,要求学生有整体理解阅读材料的意识和深度解读文本的能力,试卷整体难度适中,小说题简答题偏简单,古诗词鉴赏简答题略微有难度。


  四、2023年高考备考建议


  今年考试题型变化不大,考生可认真研读2020年的《课程标准》,针对本次“四调”情况进行详细的试卷分析,以确保复习更有针对性。需要提醒的是:


  1.夯实基础,把握每个考点的核心内容,了解不同题型的题目特征,并记忆相应的答题要领,形成规范的答题模式,简答题题分点作答,条理要清晰。


  2.关注实用类文本阅读中的新闻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和文学类文本阅读中的名家小说阅读的考查,学习之余可以阅读名家小说。


  3.文言文阅读打破人物传记的束缚,关注纪事本末体的文章。


  4.古诗词鉴赏复习面要广,除了格律诗,还有古体诗、宋词、元曲也是要训练的。


  5.作文题依旧具有现实性,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与思辨能力,要特别注意贴近生活的一些现实问题或者是一些哲理性的思考,熟悉时政新闻和社会热点等材料。

WWW.JF900.COM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4073885号-2  鄂公网安备42010602002429号
武汉尖锋教育是您值得依靠的教育平台 提分热线:17771439616
copyright 2007-2020 武汉尖锋教育一对一&一对三
客服微信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