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尖锋教育是您值得依靠的教育平台 提分热线:17771439616
copyright 2007-2020 武汉尖锋教育一对一&一对三
人民日报系列时评5篇
人民日报评论员: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
———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精神的支撑;一个民族的进步,有赖于文明的成长。
我们常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要在经济发展上创造奇迹,也要在精神文化上书写辉煌。今天,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焕发什么样的精气神,才能引领思潮、凝聚共识、攻坚克难?在追逐中国梦的伟大奋斗中,弘扬什么样的价值观,才能使我们的国家、民族、人民在思想和精神上更加强大?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八大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这三个“倡导”,勾绘出一个国家的价值内核、一个社会的共同理想、亿万国民的精神家园,在全社会激发起强烈的共鸣。
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发展起来以后的中国,对精神信仰、伦理道德、社会风尚的关注更甚以往,对主流价值和共同信念的归属感尤为强烈。倒地老人“扶还是不扶”的热烈讨论,折射出人们对道德良知的珍视与焦灼;教育公平、就业公平、司法公正一再成为舆论焦点,道出了人们对社会规则的态度和期望;构建现代文明的国家理念,体现了为公民营造踏实的幸福感、让国家铸就更强软实力的理想和追求。人生需要信仰驱动,社会需要共识引领,发展需要价值导航,三个“倡导”的指导要求,正对应这三个层面的时代要求,可谓大势所趋、正当其时。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发热议、产生认同、赢得共鸣的原因所在。
人民日报评论员:追求矢志不移的强国梦想
——二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转型期中国,最需要的是共识的凝聚、精神的引领。穿越历史的三峡,靠什么蓄积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的强大力量?又该如何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神州百年,沧海横流。如果说有什么理想能够始终将亿万中国人凝聚在一起,那就是建设现代国家、实现民族复兴。正因如此,党的十八大报告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作为我们国家的价值目标,并将之置于“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首要层面。
时光的年轮,铭刻着中华民族从苦难走向辉煌的艰辛步履。面对瓜剖豆析的悲惨命运、山河破碎的惨痛经历,无数仁人志士为强国梦上下求索的不懈努力,构成了中国近代史一条悲怆激昂的主线。无论革命、建设还是改革,在岁月长河中形成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成为当代中国人骨气与底气的源泉。接过历史的接力棒,我们这一代人,理应自觉承续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不断汲取开拓创新、昂扬向上的精神力量。
“大河没水小河干”,朴素的道理告诉人们,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正因此,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国家层面标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刻度。“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泉;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从这个意义出发,处于前所未有大变革、大发展时期的中国,尤其离不开这一理想信念来引领思潮、凝聚共识,守望共同精神家园。
人民日报评论员:坚守公平正义的共同信念
——三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崇尚自由、平等,市场经济才有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追求公正、法治,社会生活才有崇德向善的道德风尚。
当今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也面临着更高层次的挑战。经济发展起来以后,社会领域的利益纠葛、无序竞争、行为失范等问题日益凸显;物质生活逐渐丰盈,人们的权利意识水涨船高,对公平正义有新的诉求。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如此强调社会层面的价值共识,将“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作为社会的共同价值取向。
细数改革面临的硬骨头,多数都与人们的“公平焦虑”有关。教育公平、医疗改革屡屡拨动心弦,诉说着人们真诚向往平等的发展机会;收入差距、身份歧视动辄引发关注,折射出人们满心渴望公正的社会环境;司法案件频频成为舆论热点,反映着人们热切期盼法治政府和司法公正。发展起来以后,多元思想不断交流交锋交融,越是众声喧哗,越要坚守公平正义的共同信念,用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取向引领思潮、凝聚共识、整合社会。
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决定着这个社会的行为准则和努力方向。市场经济本就崇尚身份平等和规则公平,现代社会更以公正和法治为价值核心。如果公平的阳光变得晦暗、正义的空气逐渐稀薄,市场经济就可能异化为茹毛饮血的霍布斯丛林,现代社会可能陷入你争我斗的零和游戏,社会主义本质就难以彰显和体现。相反,当机会的大门向所有人敞开,每个人都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社会信任才会蓬勃生长,公民美德才会蔚为风尚,个体的绚丽人生才能绘入中国梦的美好图景。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语境中追求社会公平正义,不仅需要价值共识的弘扬,更需要利益格局的调整、制度文明的建设。十八大提出“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三中全会强调“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目标,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拿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改革勇气,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消除体制机制的积弊,才能为公平正义的价值生长创造更好的制度土壤。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持续繁荣,有赖于释放社会活力、激扬内生动力。当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成为共同追求,当公平正义的阳光洒向每个角落,社会活力才会竞相迸发,内生动力才会充分涌流,改革发展和民族复兴才能获得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
人民日报评论员:培育昂扬向上的公民品格
——四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形成健康的社会风尚,需要每个公民的协力;打造奋发的时代气质,离不开亿万人民的参与。
今日中国,“到此一游”触动的深刻反思,“扶起老人”引发的热烈讨论,无不折射国人对道德良知的珍视、对高尚品格的向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正是从公民层面提出的价值准则,涵盖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各个方面,是每一个公民都应当树立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追求。
再大的社会,也是由个人组成。个人的价值选择,是社会价值观念的基础所在、根本所系。涓流汇海、积土成山,每个人秉持怎样的道德意愿、践行怎样的理想信念、追求怎样的人格品质,决定着一个社会的面貌、形塑着一个时代的气质。积小我为大我、聚个体为群体、集小气候为大气候,才能绘就社会主义中国的美好价值图景。
回顾历史,“中国奇迹”的书写、“中国故事”的讲述,都离不开万千胸怀报国理想、坚持道德操守、激扬蓬勃朝气的普通人。青春报国、托起飞天梦的科技功臣,扎根农村、带领乡亲致富的大学生村官,精益求精、为“中国制造”增光添彩的产业工人,殚精竭虑、为服务群众不辞辛劳的基层干部,一诺千金、宁肯散尽家财也决不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信义兄弟”……正是一个个有理想、有情怀、有担当的个人,支撑起共和国大厦的脊梁,筑牢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根基,催动着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步伐。
当前,社会深刻变革、开放不断扩大,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有理想迷失、信念动摇者,有道德堕落、观念扭曲者,有腐朽落后思想文化沉渣泛起,也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暗中滋长。但越是纷繁复杂,越要站得住脚跟,越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思想的压舱石、价值的定盘星,培育昂扬向上的公民品格。
有怎样的价值观念,就会有怎样的行动。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才能承担时代赋予的使命;有“善学者能,多能者成”的敬业作风,才能把握人生出彩的机会;有“以信立身、以诚处世”的诚信品格,才能赢得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有“取人为善、与人为善”的友善态度,才能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这样的价值,让我们能更好地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将人生带入更高境界。
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深化改革重任在肩,民族复兴曙光在前,每个公民都从自己做起,把握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生之舵,必能鼓起梦想之帆、驶好梦想之船,为事业的进步、国家的前行凝聚起最磅礴的力量。
人民日报评论员:呼唤莫若实干心动不如行动
——五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在于实践。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就在我们驰而不息的努力之中。
党的十八大以来,24个字的“三个倡导”,在人们心中引发强烈共鸣,兴起了关于价值观的热烈讨论,更以强大的精神力量凝聚起全社会崇善向德的共识。无论是赞扬道德楷模、“最美人物”,表达对崇高价值、淳朴风气的向往,还是关注“扶人”问题、批评“挺黄”言论,深化对道德失范、社会丑恶现象的反思,都说明核心价值观寄寓国家理想、凝结社会期待、诉说共同愿望,是思想道德领域的“最大公约数”。呼唤莫若实干,心动不如行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当其时,需要我们乘势而上、奋发有为。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来都不是高高在上的教条,道德的力量蕴藏在每个人的心中,唯有付诸行动才能实现价值。将各个层面的价值理念彰显于国家发展、社会运行、个人生活的过程与细节,增厚道德土壤,实现社会风气的净化,实干是最响亮的语言,行动是最有力的证明。公务员为群众办好的每一件实事,是敬业的诠释;商家为消费者提供的每一件商品,是诚信的代言;看见需要帮助的人热心上去搭把手,是友善的暖流……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每个人都是道德建设的奉献者,也是道德风尚的受益者。以实际行动彰显价值追求,让价值理念转化为价值风尚,我们就能享受到良好价值观带来的福祉,这个社会就会更加美好。
传递正能量,还需化解负情绪。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既要倡导奉献,放大榜样力量;也要敢于说不,防范破窗效应。在一些领域和一些人当中,价值判断没有了界限、丧失了底线,甚至以假乱真、以丑为美、以耻为荣。激浊才能扬清,抑恶才能扬善,对那些伤风败俗的丑恶行为,对那些激起公愤的缺德现象,我们不能听之任之,应该挺身而出敢于“亮剑”。让造假者受到惩罚,让讹诈者付出代价,让是非不分者受到教育,才能澄清模糊认识、捍卫道德底线,引导人们自觉做良好道德风尚的建设者,做社会文明进步的推动者。
文明不是一天养成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项宏大的工程,蕴涵着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从党员干部的示范引领,到普通公民的积极参与,每个人多一些担当、尽一份心力,就能汇聚起推动社会前行的强大力量,让道德航船乘风破浪,把中国推向更为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