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锋教育电话17771439616
当前位置: 尖锋资讯 》2023高考复习指南丨高中地理学习和备考中应掌握的六大原则_尖锋资讯_武汉尖锋教育培训学校

2023高考复习指南丨高中地理学习和备考中应掌握的六大原则

  学习过一个阶段地理知识的学生常有这样的困惑:地理究竟学习些什么?怎样学习?面对繁杂的地理知识特别是区域地理内容,在学习及备考过程中,应结合具体的题目类型,尝试并掌握以下六个方面的原则和方法,可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1.Where——区域定位“在哪里”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其学科的两个显著特点之一是地域性。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的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演变规律。“在哪里”即定位是一切地理问题研究的起点,因为地理位置制约着一个区域的地理特征(区域地理研究的核心)及其成因(系统地理研究的核心)。无论是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是区域地理,还是系统地理,其地理事物的发生、发展、变化、分布等都是在一定的空间地域和地理背景下进行的,在此基础上才有空间联系、空间结构、空间运动,以及空间思维、空间想象的出现。学习区域地理特征、分析工农业、城市、交通线路布局时,准确的空间定位是解题能够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和关键。

  地理学的地域性特征,决定了地图在地理知识学习中的地位,任何系统地理知识只有落实到一定的区域内才能加以分析和解决。空间概念的建立和区域定位能力要通过一定的读图训练才能得以实现和提高。

  如何确定区域地理位置,并形成科学的地图影像,可从数理位置(如经纬网坐标)、自然地理位置(如海陆位置、相对于山脉、河流的位置)、人文地理位置(如相对于城市、重要交通线的位置)三方面入手。首先,要根据经纬网线确定某一区域的绝对位置,其次,可通过一些重要经纬线及其穿过的大洲、大洋、国家或省区,以及湖泊河流、重要地形区、气候区、工业区、农业区、城市、港口、交通线、矿产基地、旅游景点等来掌握地理事物的位置关系。

      q1

  2.What——地理特征“有什么”

  许多人对地理知识的学习还停留在“地名+物产”的肤浅阶段,这种认识和做法虽很偏颇,但也不失有一定的道理。一个区域的地理特征往往是通过该地区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地理分布表现出来的,包括自然的、人文的、社会的、经济的。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因素是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具体表现,资源物产、工农业、城市、港口、交通、成因、分布等因素是人文地理特征的重要表现。简言之,区域特征是该地位置特征、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三方面的综合反映。因此,熟悉和记忆一些重要的地理事物、地理名称、地理数据等基础知识并非是简单知识的堆积,而应该被理解为是进行地理思维的必要准备和应用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去阐释地理事物的素材,学习者应该成为这些素材的拥有者、管理者和使用者。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良好的思维品质是学习地理的基础,没有足够的知识积累,能力的形成便如空中楼阁。


  3.Why——成因分析“为什么”

  地理学科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综合性。地理环境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人类智慧圈等圈层所组成的宏观系统,地球表面的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有机结合,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共同组成了综合的地理环境。任何一个地理事物的形成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同时它们又各自对自然地理特征和经济地理特征产生深刻的影响。如何运用地理知识、原理、规律去解释和阐述各种地理现象,则需学会用成因分析的方法对其加以论证、阐释。

  例如,气温和降水是描述气候特征的两大要素,气温和降水的不同组合,形成了地球上纷繁多样的气候类型,而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状况、人类活动是形成和决定气候特点的主要因子。因此,找到了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子,也就明确了气候类型形成的原因及其基本特征。学习地中海气候时,就要知道它的成因(副高、西风),成因决定了气候特点(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气候特点必然影响农业生产(地中海园艺业)等。

  再如,什么样的河流具有丰富的水能资源?我们可以结合物理学上的E动=1/2mv2、E势=mgh两个基本公式了解到:运动物体的动、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运动速度有直接关系,由此可知水能资源丰富河流应俱备的两个基本条件是:①河流落差大,流速快;②河流径流量大。

  综合分析某一个区域时,一般要考虑当地的位置、地形、气候、河流、资源、交通、农业、工业、人口、城市等方面的内容。

  q3


  4.Who——主导因素“它是谁”

  地理环境虽然是一个有机整体,但又极具地域差异,不同地理区域内的各自然要素、经济要素与发展过程既相互影响又有明显不同,找到了引起这种变化的主导因素,也就掌握了开启地理思维的钥匙。

  例如,气候是形成自然带地带性分布规律的主导因素,地形是形成非地带性现象的主导因素。中亚和我国西北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特征是干旱,究其根源是深居内陆的地理位置,由气候特点并结合区域内地形分布,可以推断当地的水文、植被、土壤,以及工农业生产、交通、城市、居民点分布特征。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著名的“三基鱼塘”是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共同作用下的产物,但之所以形成这种农业地域类型,则与当地易涝的地形密切相关。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农业以秦淮线为界分为南、北两种不同类型的主导因素是气候差异特别是热量差异造成的,而决定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区分异的关键是水分。

  同样,按照主导区位因素差异,工业部门可以分为原料指向型、市场指向型、动力指向型、廉价劳动力指向型、技术指向型等不同类型。


  5.When——时间演变“在何时”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的表现之一是许多地理事物的发生、发展、演化过程具有明显的时间顺序。地球自转、公转运动的特征和地理意义决定了地球表面太阳辐射的空间和时间的分布规律,而这些规律建立了地球五大自然要素的时空变化和分布的全部秩序。地理事物的时间性表现主要有:

  (1) 地球运动与时间(昼夜更替周期、地方时与区时、日期变更、太阳直射点的回归移动、昼夜长短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周年变化、四季的划分等);

  (2) 大气与时间(气温的日变化与年变化、季节性气压活动中心与季风、我国东部地区锋面雨带的推移、台风、暴雨等灾害性天气出现的时间、各气候类型区的季相变化等);

  (3) 水体与时间(河流的补给形式与汛期、海水盐度的时间变化、北印度洋季风洋流等);

  (4) 生物与时间(农作物播种、生长与收割时间);

  (5) 与地理有关的纪念日(如3月22日“世界水日”、4月22日“地球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6月17日“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7月11日“人口日”、9月16日“全球保护臭氧层日”、9月27日“世界旅游日”等) 。

  再如,水平岩层→褶皱→背斜山、向斜谷→背斜谷、向斜山的演化;外力作用五种表现形式的时间顺序则可用下图来表示。从图中可以看出,风化和侵蚀互为条件、同时作用,之后才有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用依次发生。

  三次工业技术革命的发展进程、城市化进程、人口发展与迁移、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等等,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q7

  6.How——人地协调“怎么办”

  人地关系渗透于中学地理学习内容的始终,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就是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这个关系困扰着当今人类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这也正是现代地理学应用价值的最为重要的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是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以人地关系为主线,关注当前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区域发展等问题。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要学会用科学知识去分析、阐述和评价人类面临的诸多问题并解决地理问题,做到学以致用。“将怎样”、“怎么做”是对当地自然、社会经济存在问题和过去某种发展方式的反思,并为整改措施的制定、实施和今后的发展指明方向。发现问题、提出发展对策是研究地理科学的重要内容,将地理知识、原理、规律等应用于实践中,分析和解决相关的地理问题,倡导关注生产与生活实际,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是学习地理的最终目的。

WWW.JF900.COM 版权所有 鄂ICP备12017116号-1  鄂公网安备42010602002429号
武汉尖锋教育是您值得依靠的教育平台 提分热线:17771439616
copyright 2007-2020 武汉尖锋教育一对一&一对三
客服微信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