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家长教育孩子大多提倡爱的教育,多赞美,少责骂,用劝说、奖赏、鼓励等教育方式取代棍棒教育。奖励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固然具有重要意义,但也要小心“奖励”一线之隔就会变成“贿赂”,让孩子上瘾了可就不好啦。
“你在幼儿园没哭的话,就送你一辆新的玩具小汽车。”
“把玩具全收好了,我就给你吃糖果!”
“考试第一名,我就给你50块钱。”
以上的话,你有没有跟你的孩子说过呢?很多家庭都习惯用物质或金钱奖励孩子。考试成绩好多给零花钱,乖乖听话买零食玩具,家长觉得省心又管用,但真的适合孩子么?
适当的奖励有推动作用,如果拿捏不好,便会变成“贿赂”,过多的物质和金钱奖励会让孩子“上瘾”。
物质奖励对孩子的伤害有多大?
1、会让孩子做事缺乏主动性
学习、做家务等,本来就是孩子自己应完成的义务。家长给予物质奖励,会让孩子丧失主动性,只能依靠外部奖励来获得行动的动力。一旦奖励达不到他的预期,就会哭闹甚至停止行动。这种行为阻碍了孩子主动做事的习惯养成,不利于长远的发展。
2、让孩子变得虚荣功利
物质奖励容易让孩子养成错误的世界观,认为金钱至上,只要有钱就可以买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需求的奖励也就越来越贵重,对物质的要求也会更高,这对一般家庭会是笔不小的开支。
3、让家长失去主动权
美国史丹佛大学一项研究指出,从短期来看,物质和金钱的“贿赂”能够使孩子产生高度的积极性,但从长远来看,这种手段可能产生不利影响。物质奖励可能会促使孩子利用负面的行为来达到目的,家长会因此被孩子牵着鼻子走。
很多育儿专家提醒家长们,用物质或金钱奖励孩子,会让家长教育孩子失去主动权,最终可能演变成孩子以奖励要挟父母。家长要么不断满足孩子更高的要求以换取孩子达到自己的期望,要么就放任孩子跟以前一样,不愿意为了没有报酬的事情付出精力。
这才是奖励孩子的正确方法
身为父母的我们是不是真的可以拿捏好奖励的分寸呢?不想掉入“贿赂”孩子的陷阱,家长们该如何给孩子恰当的奖励?
1、做一个儿童自律奖励表
类似于下图,孩子每完成一项奖励一朵小红花或一颗星星,很多家庭都适用。例如,孩子起床后能自己穿衣服,就可以得到一颗星,上幼儿园和老师同学礼貌问好又能得一颗。如果一个星期孩子能集满10颗星,就能在周末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如看电影、去游乐园,全家人都得服从。自律奖励表以互动游戏方式鼓励孩子遵守规则,激起孩子的斗志。
2、精神鼓励为主,物质享受为辅
家长可以把物质或金钱奖励换成妈妈的一个亲吻或拥抱,一次全家出游,甚至是“一次犯错不被批评的机会”这样的非物质性的奖励。就算要用物质奖励,也要奖励孩子需要的用品,比如一套好书,一副球拍等。
3、奖励标准要动态调整
如果我们奖励孩子收拾房间,第一次奖励去游乐场玩,第二次再遇到同样的事情,就可以对孩子提出更高的要求,比如说,你已经会自己整理房间了,这次你必须要把书房也收拾好才能得到同样的奖励哦!同一件事,不断地调整奖励标准或提出更高的要求,直到让孩子心里淡化奖励本身,转而养成了正确的习惯,使奖励达到效果。
心理学家多年的观察发现,孩子更看重精神上的奖励,年龄越大的孩子越是这样。过多的奖励会把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到得到奖励的东西上去,而不是出现家长希望的行为。所以,奖励要多样化,同时,孩子越大,家长越要注重情感和精神奖励,一定要尽量避免把奖励局限于“物质”领域,少用“讨价还价”的形式进行。